<menuitem id="duevo"></menuitem>
    1. <small id="duevo"></small>
      <sup id="duevo"><small id="duevo"></small></sup>

    2. <code id="duevo"><acronym id="duevo"></acronym></code>
      <tr id="duevo"></tr>
      <tr id="duevo"><nobr id="duevo"></nobr></tr>

      <sup id="duevo"></sup>
      <ins id="duevo"></ins>
      <ins id="duevo"></ins>
      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社會與法 > 正文 >

      2022年度十大科學辟謠榜發布 吃素就不會得脂肪肝、O型血更招蚊子等入選

      • 2023年03月27日 10:20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李新賀

      2022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團隊)領獎代表合照!≈袊茀f 供圖
      2022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團隊)領獎代表合照!≈袊茀f 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典贊·2022科普中國”揭曉盛典特別節目3月26日播出,現場揭曉2022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學辟謠榜。其中,吃素就不會得脂肪肝、O型血更招蚊子等10條流傳甚廣的謠言,入選備受關注的年度十大科學辟謠榜。

        最新發布的2022年度十大科學辟謠榜分別是:

        謠言1——吃素就不會得脂肪肝。長期吃素、營養不良、過度減肥的人,也可能得脂肪肝。脂肪的代謝需要載脂蛋白作為“交通工具”。當蛋白質攝入不足時,體內沒有足夠的載脂蛋白,肝臟無法向外運輸多余的脂肪,這些脂肪堆積在肝臟導致脂肪肝。

        謠言2——孩子生病后打針比吃藥“好得快”?诜幬锒鄶禃涍^肝臟的首關消除作用,起效相對比較平緩,耐藥性和不良反應的風險會降低。而注射藥物直接進入人體,不良反應風險增加。通常在不適合口服給藥的情況下,才會選擇注射方式給藥。

        謠言3——吃了橘子后做抗原或核酸檢測會陽性。吃橘子難以影響檢測結果?乖瓩z測時如操作正確,取樣部位是鼻腔黏膜,此處也不會接觸到食物。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通過擴增新冠病毒的核酸來判定結果,該過程中要經過洗脫、純化,雜質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微乎其微。

        謠言4——土豆發芽,把芽削掉就可以吃。龍葵素有毒,土豆發芽后,其龍葵素含量會大大提高,一次攝入200mg龍葵素,即相當于約30g已經變青或者發芽的土豆,就可以使人中毒,嚴重還會致命。發芽嚴重的或無法判斷發芽程度的土豆,堅決不要食用。

        謠言5——O型血更招蚊子。蚊子通過觸角來識別人體散發出的氣味,通過氣味來選擇叮咬對象。而人的氣味主要由基因決定,這種差異跟血型并無關系。招蚊子的人一般可以采用物理防護和化學驅蚊的辦法。

        謠言6——蜂蜜、大蒜能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網傳“殺菌神器”如蜂蜜、大蒜等,并不能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雖然細菌在蜂蜜中會因失水而凋亡,但蜂蜜進入胃部會被稀釋,無法達到殺菌效果。大蒜所含的大蒜素雖能抑制細菌生長,但進入人體后會分解,也難以發揮殺菌抑菌功效。

        謠言7——感染新冠后要綜合用藥,這樣好得快。這種做法可能帶來生命危險。每種藥物都有嚴格的用法用量,擅自服用多種藥物,很容易造成重復用藥、過量用藥,危害人體健康。居家治療的患者,建議按照衛健委居家治療指南用藥,不要自行聯合用藥。

        謠言8——近視可以通過手術治愈。近視不可逆。近視的原因是眼軸變長,F階段,包括手術、戴眼鏡在內的任何手段,只能矯正視力,而不能使眼軸變短恢復原狀,也不能預防高度近視帶來的并發癥。因此,近視預防更重要。

        謠言9——可以靠只吃水果來減肥。只吃水果難以減肥且不健康。要想維持健康,需要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素。長期只吃水果會導致身體營養不良,而且部分水果含糖量較高,過量食用體重甚至會增長。

        謠言10——家附近有變電站很危險,需要搬家。中國變電站的交流電頻率為50Hz,在電磁輻射領域屬于極低頻率,輻射范圍非常小,居民無需擔心。同時,變電站有一定的覆蓋區域即供電半徑,超過供電半徑,就無法保證有效供電,因此城市變電站也無法隨意遠離居民區。

      “2022年度十大科普作品”領獎人合照!≈袊茀f 供圖
      “2022年度十大科普作品”領獎人合照!≈袊茀f 供圖

        “典贊·2022科普中國”同步揭曉的2022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分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中國造船工程學會首席專家研究員田小川,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主任醫師田艷濤,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體健中心副主任馮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科普宣傳員阿地里·阿不都熱合曼,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韓喜球等7名個人,以及甘肅省流動科技館服務團隊、西藏那曲市聶榮縣中學科普團隊、李保國科技興農專家團隊等3個團隊。

        2022年度十大科普作品包括:科普圖書《山川紀行——臧穆野外日記》《古建奇談——打開古建筑》《醫學的溫度》《典籍里的中國工匠》;科普短視頻“中國歷代疆域變化(第十三版速覽)”“從1G到5G,中國經歷了什么”;科普展覽“冬夢飛揚——中國科技館‘科技冬奧’主題展覽”“百年韶華科普為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百年科普展”;科普影視片“神奇的嫦娥五號”“勇往直前的我們”。

        2022年度十大科普事件按時間排序如下:

        一是天宮三次開講科普課,京港澳共話“太空夢”,掀起全民航天科普熱潮。

        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修訂實施,進一步明確科普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三是渦流制動、永磁牽引系統等多項自主創新技術相繼應用,中國高鐵屢創佳績。

        四是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行,引發科技界熱議。

        五是2022年版標準地圖和參考地圖發布,全民國家版圖意識顯著提升。

        六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

        七是2022年全國科普日掀起各地科普熱潮。

        八是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一體部署,明確提出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

        九是中國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開啟載人航天的新時代。

        十是新冠病毒感染實行“乙類乙管”。

        據了解,“典贊·科普中國”是由中國科協牽頭主辦的一項評選年度科普典型的活動盛事,2015年創辦至今已連續舉辦八屆,通過盤點年度科普的人物、作品、事件和謠言,在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已成為科普領域影響力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品牌活動之一!暗滟潯2022科普中國”年度評選共有1213項參評項目,參與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完)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