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河南新聞3月29日電 (楊大勇)殷墟被譽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的搖籃”, 河南安陽殷墟商王陵區及周邊遺存成功入選202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是自1990年以來,殷墟第三次入選全國考古新發現。那么,殷墟為何能三次入選全國考古新發現?
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8日揭曉,河南偃師二里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河南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和河南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入選。其中,河南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的入選,刷新了殷墟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次數,它先后入選2022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202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據知,殷墟是中國所有古遺址中發掘時間最長、研究成果最為豐碩的遺址,被譽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的搖籃”。殷墟實證了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早到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2006年,殷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殷墟商王陵遺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園與祭祀場所,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
1990入選全國考古新發現的殷墟郭家莊160號墓,填補了殷墟研究中缺乏第三期較大銅器資料的空白,對了解商代貴族生活與葬俗,提供了很好視角。其銅器成分的分析,對研究銅器鑄造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史料價值。
1991入選全國考古新發現的殷墟花園莊商代甲骨窖藏,發現856片甲骨,其中龜甲骨839片,刻辭甲骨170片。這批甲骨屬殷墟文化第一期,對研究甲骨文分期及“非王卜辭”及商代歷史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河南安陽殷墟商王陵區及周邊遺存,兩個圍溝與商王陵園有明確的關聯關系。兩個圍溝屬于圍繞商王陵園的隍壕。殷墟王陵區陵墓隍壕的確認,將此規制上推到商代晚期。將推動對商代陵墓制度乃至于商文化、商史的研究,為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同時,新發掘祭祀坑,為研究商代社會性質、商代祭祀活動及其形式等提供了新資料。王陵區西部西周遺址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這是殷墟范圍內發現的面積最大的西周遺址。將推動周人滅商以及周王國國家治理方式的研究。
從2021年8月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開展了商王陵及周邊區域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探明并確認的兩個圍溝,東西并列,各自閉合,商王陵區規模從原來的10萬平方米擴展到16萬平方米。圍溝為商王陵園的隍壕,殷墟王陵區陵墓隍壕的確認,將此規制上推到商代晚期?碧秸业搅四媳毕蚋傻赖穆窚霞皟蓚路口,推測為商代晚期大邑商都的干道之一。王陵區還探明和發掘了大量的祭祀坑。這些發現必將推動商代陵墓制度乃至商文化、商史的研究,也為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
此次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牛世山介紹,王陵區東南方向大面積的空白區、王陵區西側的巨型沙坑、侯家莊南地寬達百米的沙土帶,以及殷墟遺址洹河北岸地區干道的路溝等發現,不僅改變了人們對殷墟遺址景觀的認識,也提供了今后考古工作的重要方向。
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考古取得的成果先后入選2022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202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王巍點評說,殷墟是中國考古學的“圣地”,近年來對殷墟布局的研究取得較大進展。殷墟王陵區隍壕、兆域的確認,對后世王陵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
近年來,殷商文明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今年2月16日,殷墟遺址發掘研究保護工作座談會在安陽舉行,提出要用好科技考古手段,加大我省商代關鍵性都邑和區域中心聚落遺址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力度,高質量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要深化歷史遺跡、典籍記載和口述歷史研究,結合實施河南興文化工程,打造商文化研究闡釋高地。
近年來,河南對殷商文化有諸多新發現,也對殷商文明研究越來越重視。眾所周知,興盛于安陽的殷商文化,在商丘、鄭州、洛陽偃師等地都有商代的都城遺址。其中,鄭州商城遺址是中國大型古代城市遺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都城遺址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安陽殷墟商王陵區及周邊遺存有多方面的“讀懂中國元素”,對推動殷商文化深入研究、河南文旅融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等,都將起到積極作用。(完)